狂人日记赏析

更新时间:2023-02-11 05:04:31
狂人日记赏析

  狂人日记赏析(1):

  首先,《狂人日记》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“迫害狂”,从医学的角度来看,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,对于周围的一切,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:或怀疑有人害他,或怀疑有人侮辱他。因此,《狂人日记》中的狂人带着显著的“多疑”特征,或反过来说,鲁迅在《狂人日记》中所着重表现的是狂人的“多疑”。(当然,我们不能将作品中狂人的多疑套在鲁迅身上,这待下述。)

  其次,结合鲁迅的创作状况来看,在鲁迅的小说中,有一些作品不像《阿Q正传》、《孔乙己》、《祝福》、《故乡》等作品侧重刻画人物性格的外现(形貌、言行、履历、事件等),而是以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世界的某一因素的活动为主,展示其某一精神意识倾向,比如《狂人日记》、《白光》、《长明灯》、《伤逝》等。这类作品虽有人物的言行活动,但主宰作品的因素是某种精神意识。以《狂人日记》来看,小说开头的第一部分就采用这样文字:

  这天晚上,很好的月光。我不见他,已是三十多年;这天见了,精神分外爽快。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,全是发昏;然而须十分留意。不然,那赵家的狗,何以看我两眼呢?

  我怕得有理。

  小说一开场,登场的是人物的意识,鲁迅不用很亮很清之类的单一视觉的文字,而用“很好”这样综合意识来把握月光。接下来,“我”出场了,但对于读者来说,“我”无形无状,更不用说是高是矮,是胖是瘦,是年轻是年老,实质上,“我”即“我”的意识在继续牵着读者走:“我不见他,已是三十多年”是对“很好的月光” ……此处隐藏14775个字……现实主义的方法。这表此刻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述、重视细节的真实性*、重视人物性*格的统一性*等方面。我们在阅读中时,如果把狂人的“错觉”加以矫正,就能够发现,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,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,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。而“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,一向吃到易牙的儿子;从易牙的儿子,一向吃到徐锡林”,甚至于“去年城里钉了犯人,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,用馒头蘸着血舐”(这个细节之后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《药》之中),确实是“从来如此”。

  《狂人日记》的现实主义精神,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、对愚昧国民的同性*和鞭挞。在作品中,除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外,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。无论是“很好的月光”,还是“赵家的狗”;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,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能够煎吃,都既能够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,也能够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。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述是逼真的,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必须的象征好处的。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好处则更为突出。

  茅盾曾在1923年这样写道“这奇文冷隽的句子,挺峭的文调,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好处,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*彩,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,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。”鲁迅从《狂人日记》开始就构成了一种“异样的风格”,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-阴-冷的恐惧之中,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骨悚然,但是,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,却不能不使人振奋,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着热烈的感情,还寄托着热切的期望。概而言之,是鲁迅小说“异样的风格”就是寓热于冷。

  《狂人日记》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,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,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。

《狂人日记赏析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